机电设备安装基本 工艺过程 第一节 机电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n 一、开箱 n 1.设备开箱的方法 先拆去箱盖,待查明情况后再拆开四周 的箱板,箱底一般暂不拆除。 n 2.注意事项 对于装小零件的箱,可只拆去箱盖,等 零件清点完毕后,仍将零件放回箱内,以 便保管。 对于较大的箱,可将箱盖和箱侧壁拆去, 设备仍置于箱底上,这样可防止设备受震 并起保护作用。 n 二、清点 设备的开箱检验,应在双方人员参加下,进行设备的清点和 检查,并做好记录。 ⑴设备表面及包装情况; ⑵设备装箱清单、出厂检验单等技术文件; ⑶根据装箱单清点全部零件及附件; ⑷各零件和部件有无缺陷、损坏、变形和锈蚀等现象; ⑸机件各部分尺寸是否与图样要求相符。 n 三、保管 设备清点后,交由安装部门保管。 ⑴设备开箱后,应注意保管、防护,不要乱放,以免损伤; ⑵易碎物品和易丢失的小零件,在开箱检查时要取出,编号并 妥善保管,以免混淆或丢失; ⑶如堆放在一起时,应把后安装的零部件放在里面或下面,先 安装的放在外面或上面,以便安装时能按顺序拿取,不损坏机 件; ⑷如果设备不能很快安装,应把所有精加工面重新涂油,采取 保护措施。 第二节 基础放线与机电设备的就位 n 一、机电设备的工艺布局 设备工艺布局是按生产工艺的要求,合理 地布置设备和生产线。 n 工艺布局图上应标出的内容: 各设备的位置; 辅助设备; 维修时起重架所需空间和高度; 车道、通道、地道及成品和半成品的堆放场所; 有隔墙时注明隔墙的性质; 厂房的主要尺寸; 是否有冷却、蒸汽、压缩空气系统; 是否有采暖、通风、吸尘设备。 n 工艺的布置原则: 直线流动 适当的间距 n 机械加工车间内机床的布置方法: 机群式 (单件小批) 流水线式 (大批大量) n 二、机电设备的基础 n 基础的功用 ①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,将设备牢固地固定 在规定的位置上; ②承受设备的全部重量和工作时产生的振动 力,并将这些负荷均匀地传递到土壤中去; ③吸收和隔离设备运转时产生的振动,防止 发生共振。 n 设备基础的类型 设备基础有块型基础和构架式基础两种 类型,它们由混凝土和钢筋浇灌而成,有 相当大的质量。 n 设备基础的一般要求 外形和尺寸与设备相匹配; 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; 具有稳定性、耐久性; 设备重心与基础形心重合; 基础的标高; 预压; 隔振装置; 节约的原则。 n 地脚螺栓 将机器设备牢固地与基础连接起来,防 止机器设备工作时发生位移、振动和倾覆。 基础地脚螺栓分为固定式和锚定式两种。 固定式 锚定式 n 垫铁 垫铁是用于设备的找正找平,使机械设备 安装达到所要求的标高和水平,同时承担 设备的质量和拧紧地脚螺栓的预紧力,并 将设备的振动传给基础,来减少设备的振 动。 垫铁的分类 垫铁按照形式分类 (1)平垫铁 又名矩形垫铁,用于承受主要负荷和有较 强连续振动的设备。 (2)斜垫铁 不承受主要载荷,与同代号的平垫铁配合使 用。安装时成对使用且应采用同一斜度 (3)开口垫铁 用于安装在金属结构上面的设备,后用于 设备是由两个以上地脚支承且地脚面积较小的场合。 (4) 钩头垫铁 多用于不需要设置地脚螺栓的金属切削 机床的安装。 (5) 可调垫铁 一般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金属切削机床 的安装。 布置原则 n 每个地脚螺栓两旁至少有一组垫铁,垫铁在能放稳和不 影响浇灌的情况下,应尽可能地靠近地脚螺栓; n 相邻两垫铁间的距离,一般应为500-1000mm; n 每组垫铁的块数一般不超过5块,尽量少用或不用薄垫铁; 当用薄垫铁时,薄垫铁应尽量放在厚垫铁上面,垫铁的总 高度宜控制在30-100mm之间; n 每一组垫铁总面积应能承受设备的载荷; n 垫铁应放置平稳.设备找平后,垫铁应露出设备底座底面 的外缘,平垫铁露出10-30mm,斜垫铁露出10-50mm; n 地脚螺栓拧紧后,每组垫铁的压紧程度一致; n 每一组垫铁的面积应根据设备加在该垫铁组的重量和地脚 螺栓拧紧力分布在该垫铁组上的压力来确定。 垫铁的放置方法 a)标准垫法 b)十字垫法 c)井字垫法 d)筋底垫法 e)辅助垫法 f)混合垫法等。 标准垫法 井字垫法 十字垫法 辅助垫法 n 三、基础放线 设备安装时,按照设备的平面布置图,根据 厂房柱子的轴线, 采用几何画法求出中心点,用 墨线弹出设备安装的纵、横中心线和其他基准线。 放线在基础检验合格后进行。放线时,尺子 要摆正、拉直,测量要准确。 n 二、机电设备的就位 设备就位就是将设备搬运或吊装到已经 确定的基础 (位置)上。 1. 利用桥式起重机吊装; 2. 利用铲车将设备从包装箱底排铲起,放到 基础上就位; 3. 利用人字架就位; 4. 采用滑移的方法就位。 注意:设备就位时均应垫上垫铁,将设备底 座孔与地脚螺栓连接。 第三节 机电设备的拆卸、清洗、润滑 n 一、拆卸 n 1.拆卸前的准备 了解零部件的连接和固定方法; 熟悉零部件的构造; 了解被拆零部件的装配间隙; 研究正确的拆卸方法; 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设备。 n 2.拆卸方法 击卸 压卸和拉卸 加热拆卸 n 3.几种常见连接的拆卸 销连接的拆卸 键连接的拆卸 螺纹连接的拆卸 n 4.拆卸注意事项 拆卸前必须了解设备及其部件的结构; 一般拆卸应按与装配相反的顺序进行; 零部件回松的方向、厚薄端、大小头,必须 辨别清楚; 拆下的零部件必须有次序、有规则地安放; 拆下的零部件要尽可能按原来结构连接; 可以不拆或拆卸后可能降低连接质量的零部 件,应尽量不拆卸。 n 二、清洗 清洗就是清除和洗净设备各零部件加工 表面上的油脂、污垢和其他杂质的过程,使 零件表面干燥,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。 在装配的过程中,必须保证没有杂质留 在零件或部件中,否则,就会迅速磨损机器的 摩擦表面,严重的会使机器在很短的时间内 损坏。 清洗工作必须认真细致地进行。一台设备不 能一次全部清洗干净,故应在安装过程中配合各 工序的需要分别进行清洗。 n 1. 装配前,清除零件上的残存物,如型砂、铁锈、 切屑、油污及其他污物清理。 n 2. 装配后,清除在装配时产生的金属切屑,如配钻 孔、铰孔、攻螺纹等加工的残存切屑。 n 3.部件或机器试运转及调试过程中,凡是涉及到的 零部件,要洗去因摩擦而产生的金属微粒及其他 污物。 n 1.清洗前的准备 清楚设备的性能和所需润滑油的种类、 数量及加油位置; 设备清洗的场地必须清洁; 准备好所需的清洗材料、用具; 仔细检查设备是否有损坏; 准备好防火用具,注意安全。 n 2.清洗的步骤 初洗 (粗洗):主要去除机件表面的旧油、污垢、 漆迹和锈斑。 细洗 (油洗):初洗后,用清洗油将渣子、赃物等 冲洗干净。热油烫洗油温不宜超过120℃。 精洗 (净洗):用洁净的清洗油最后洗净,也可先 用压缩空气吹净一次后再用油洗。 旧油、污垢的去除一般用竹片或软金属片 (铝或铜) 等刮去或使用脱脂剂去除。 漆迹的去除,粗加工面上的漆迹可铲刮,对精加工 面上的漆迹可用溶剂 (如汽油)洗掉。 锈斑的分类: 微锈 (初锈):金属光泽消失,仅呈灰暗迹象。 轻锈 (浮锈):金属已变色并出现锈迹。 中锈 (迹锈):金属表面已存在粉末状锈蚀物。 重锈 (层锈):金属已经被严重腐蚀。 n 锈斑的去除 对微锈和轻锈应将锈迹除尽,使金属呈现原有光 泽。 对中锈应将已腐蚀的金属物除掉将零件表面打磨 光滑。 对重锈应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更换。 经除锈处理的机件应尽量保持结合面的粗糙度和 配合精度。 除锈后的机件应用煤油或汽油清洗干净,并涂以 润滑油或防锈油脂,以防再锈。 n 3.常用的清洗方法 擦洗:用棉布、棉纱等浸上清洗液对机件清洗的方 法。多用于初洗和细洗,效率低,劳动强度大。 浸洗:将机件放入清洗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并浸洗清 洗的一种方法。 喷洗:利用清洗机清洗的一种方法,适用于污垢较 重和半固体油污的清洗。 n 4.常用的清洗工具和清洗液 保持场地和环境清洁用的苫布、塑料布、席子等。清洗常用的 布头、棉纱、砂布;清洗液有汽油、煤油、轻柴油和化学清 洗液等。 (1)汽油主要适用于清洗较精密的零部件上的油脂,污垢和一 般粘附的杂质。 (2 )煤油和轻柴油的应用与汽油相似,清洗效果比汽油差,但 比汽油安全。 (3 )化学清洗液 (又称乳化剂清洗液)具有配制简单,稳定耐 用,无毒,不易燃烧,使用安全,成本低等特点,如105清洗 剂。6051、6053清洗剂可用于喷洗钢件上以机油为主的油污 和杂质。 n 三、润滑 为避免机件间直接接触和减少机件相对运动 部分的摩擦,在设备安装和使用中必须进行润滑。 润滑剂分为润滑油和润滑脂。 n 1.对润滑油的要求 n 应具有一定的黏度,具有持久油膜,保持润滑能 力。 n 不得腐蚀零件,不得含有水分和机械杂质。 n 使用中不得形成大量的积灰和沥青层。 n 经化验符合规定要求后才能使用。 n 须经过滤并所加油量必须达到规定的油标位置。 n 凡需两种油料混合使用时,应先按比例配合好, 再使用。 n 液压系统的油液必须特别注意清洁,不得使用再 生油液。 n 2.对润滑脂的要求 n 在任何负荷下,均保持良好的润滑性能,并具有 适当的流动性。 n 当温度变化时,润滑脂只需稍稍改变其稠度,但 在使用和保管期内绝不允许变质。 第三节 机电设备的找正、找平 n 一、基本概念 n 1.定义 找正:将设备不偏不倚地正好放在规定的 位置,使设备的纵、横中心线与基础的纵、 横中心线对正。 找平:把设备调整成水平状态或铅垂状态 的工艺过程。 n 2.工作范围 三找——找中心、找标高、找水平 分两个阶段进行: 初平:初步找正找平设备的中心、水平、标 高和相对位置。 精平:在初平的基础上,对设备的水平度、 铅垂度、平面度等进一步调整和检测,使 其达到完全合格的程度。 n 精平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: 水平度检测、铅垂度检测、垂直度检测、 直线度检测、平面度检测、平行度检测、 同轴度检测、设备跳动检测等。 n 找正和找平的过程,实际上主要是测量形 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过程。 n 二、测量 n 测量基准面的选择,满足基准重合原则。 ⑴设备的主要工作面; ⑵支承滑动轴承的导向面; ⑶转动部件的导向面或轴线; ⑷部件上加工精度较高的表面; ⑸设备上水平或铅垂的主要轮廓面。 第四节 二次灌浆 n 1.定义 在设备安装时将地脚螺栓放入预留孔内, 再灌入混凝土或水泥砂浆,使地脚螺栓固 定的方法。 n 2.作用 固定垫铁 承受设备的负荷 n 3.注意事项 n 二次灌浆时,与二次灌浆层相接触的设备底座底面应清洁无油 垢。 n 二次灌浆层的高度宜为30~70mm。 n 二次灌浆的基础表面应用水冲洗干净,并保持湿润不少于2小 时,灌浆前1小时应吸干积水。当环境温度低于5°时,灌浆层 应采取保温或防冻措施。 c n 二次灌浆前应按下图所示安设外模板,图中 值应不小于 60mm, h值应不小于10mm。 n 二次灌浆层的灌浆施工必须连续进行,不得分次浇灌。 n 地脚螺栓预留孔内及二次灌浆层的灌浆用料,宜为细碎石混凝 土,其标号应比基础混凝土的标号提高一级。 n 采用无收缩混凝土进行二次灌浆时,应在施工前对原材料进行 复检和配合比试验。 n 灌浆用料必须现配现用,灌浆后应按规定养护。 第五节 机电设备的安装方法 n 一、整体安装法 n 将设备预先进行清洗、装配,组装成整体 进行安装的方法。 n 适用范围广,减少不必要高空作业,节省 材料,提高工作效率,缩短安装周期。 n 二、座浆安装法 n 在混凝土基础上放置垫铁的位置上凿一个 锅底形凹坑,然后浇灌无收缩混凝土,并 在其上放置垫铁,调好标高和水平度,养 护1-3天后进行设备安装的一种新工艺。 n 提高劳动生产率,由于增大了垫铁和混凝 土的接触面积,新老混凝土结合牢固,从 而提高了安装质量。 n 三、无垫铁安装法 n 混凝土早期强度承压法——二次灌浆层混凝 土凝固后,立即将斜铁和垫铁拆去,待混凝 土达到一定强度时,才把地脚螺栓拧紧。 n 混凝土后期强度承压法——二次灌浆层养护 期满后,才拆去斜铁和垫铁并拧紧地脚螺栓。 n 提高安装质量和效率,节约劳动力和大量钢 材,特别是大型设备安装时,效果更显著。 n 四、三点安装法 n 利用三点快速找平的安装方法。
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-量规设计+反思【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】.pdf
国家开放大学《中国古代文学(B)(2)》形考任务1-4参 .pdf
文旅项目主题景区品牌提升策划方案 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运营提升建议方案【文旅】【旅游IP】【文旅小镇】.pptx
《有多少名观众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】.docx
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,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,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(可下载、阅读),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,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。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,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) ,上传者开云体育 开云官网开云体育 开云官网开云体育 开云官网